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艾路明:中国企业家可以向世界提供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艾路明:中国企业家可以向世界提供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踏踏实实专注于环保

  《中国慈善家》:成功当选阿拉善SEE协会第七任会长,你的第一句话是“压力很大”,在台上发表感言时,第一句话也是“压力很大”。有那么大压力?

  艾路明:我觉得责任蛮大的。本来还是个很好的事情,值得去争取、去做工作来竞选会长,也花了两年的时间来做这个事情,获得大家的认同。但是呢,真当上了我觉得压力就很大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时代,我觉得阿拉善SEE要更加务实、平和、坚定地专注于环保事业。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有很多成就。十八大以后,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提到一个更高的位置,越来越高的位置。所以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在对环保问题达成了广泛的普遍的共识,不是像过去只有企业家说,或者老百姓说,现在中央也说,而且不仅仅是一般的说说而已,就是要切切实实地保护环境。这对于环保事业来说,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我们作为环保公益机构,一帮子中国企业家一起来推动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应该有一种特殊的方式,企业家能够发挥长处的方式,需要我们来发挥作用。所以我说我们要务实。

  《中国慈善家》:现阶段想法还有些浪漫化?

  艾路明:也不是浪漫化。这是个摸索的过程。比如说“一亿棵梭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它也是经过好多年的摸索,最后在任会长(任志强)任期上才开始形成一个模式的。之前很多年,只说它是好,但是没有形成模式。如今这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模式,但在阿拉善SEE的项目里,类似这样成熟的项目也是不多的。

  现在与之接近的“红树林”项目很好,再比如“诺亚方舟”,特别是滇金丝猴的保护,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好了。也不能说马上就实现多少,见到成效,至少有模式了。但是在江豚保护这个问题上,还是需要有更多的数据来解释问题。现在说长江江豚不到1000头,这是科学家们调查得出的数据。那保护江豚应该是可指标化的事,比方说什么时候到5000头,什么时候能到1万头……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有很多没有落地的地方,没有那么踏实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所以我说要踏踏实实地做环保事业,踏踏实实地让环保的业绩能够有所体现。这些都是在我们阿拉善SEE需要高度关注的。

  达成基础共识更重要

  《中国慈善家》:今年6月份我刊对你做了一次专访,当时我的同事问你,如果此次竞选会长成功,对于阿拉善SEE来说你的任期会与往届会长的任期有哪些不同,你当时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不同”。你说你会深入了解阿拉善SEE既定的工作目标,阿拉善SEE并不需要每一任会长都做一些新项目。你当时的回答是否有保留?做第一副会长的两年来你投入如此之深,甚至拿出了自己80%的时间和精力,只是要做一任“维持会长”吗?

  艾路明:其实这几年来,我的看法,能把这个“维持会长”做好,也就是说,3年以后,我能顺利地把这个班交出去,我觉得就是最大的成就。对于我们来说,对于这个新时代来说,这是最大的成就。我一直强调稳健,强调专注,强调平和,当然我也强调坚定。

  《中国慈善家》:我们不加定语,谈谈阿拉善SEE的治理模式,现有的内部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吧?

  艾路明: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环境科学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在这些方面我们的认识到底有多深,我觉得现在看是有问题的。所以我去跟张跃(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终身会员)谈这个事情,他送了我一本书《生存在环境中》(作者米勒)。说的是对于环境问题,我们认识到什么程度,到底有多少共识。

  其实一个组织治理结构的好坏,前提是大家有哪些共识,这是最基础的。而目前看来,阿拉善SEE在这些层面上都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求更多的、更深刻的,在这个新的时代的共识。我觉得这个可能更重要。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中国慈善家》:“共识”是基础,再用好的治理结构去让“共识”产生作用。

  艾路明:当然,有一个好的治理结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供某种保障。你看我们今天会员大会修改章程,4条修正案,一条都没通过。甚至否决掉了改善旧有问题的修正条款,退回到之前那个更不合理的条款。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在一些基础共识上面出现问题了,因为它是“认识”的问题。

  《中国慈善家》:所以,即便有相对好的治理结构、制度,也无法确保结果的质量?

  艾路明:晓光(刘晓光,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初创阿拉善SEE的时代,对于类似这样隐含的文化问题,基本的哲学基础问题,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就不用再去讨论。孟德斯鸠有本书叫《论法的精神》,有法律就行了,怎么还要谈法的精神呢?黑格尔有本书叫《法哲学原理》,还需要法哲学干什么呢?但是所有这些法律、法条之所以能够存在,其背后一定有另外的一些东西。我们阿拉善SEE在类似这样的基础层面上的认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我认为这是个更深刻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恰恰不是表决就能决定的。

  《中国慈善家》:如何去建立和形成基础层面的“共识”?

  艾路明: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讨论,更多的交流,更多的论战,更多的互相批判,以及更多的在面对现实、理想时产生的一些冲突,逐步来磨合,达成共识。对于某个问题的解决,(大家都)认为只能这样做才最恰当,这个时候才会有共识。

  但另外一方面,加入阿拉善SEE的绝大多数企业家,他们基础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凝聚企业家精神,留住碧水蓝天”,要“敬畏自然,永续发展”,所以我也不担心大家现下的思想理论基础不能达成共识。怎么办?不用怎么办,碰呗,吵呗,互相批判呗,大家总会寻找某些共同的东西,把这些东西作为基础,重新审视我们的章程,重新审视我们的治理结构,我觉得最终会达成一致的。因为阿拉善SEE实际上并不是有很多的个人利益在里面。绝大多数企业家之所以能够在一起做公益,推动环保,是因为我们关心的是这颗蓝色的星球。

  不只是一人一票的事

  《中国慈善家》:我们此次采访了一些阿拉善SEE的会员,在他们身上,我们发现了荣誉感,而且程度强烈,在其他公益机构中很少见。对此,他们每个人有不同的回答。但既然是普遍特征,很可能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源头。你觉得这种荣誉感是哪里来的?

  艾路明:一个来源于他们先天的这种要求,做人的要求。所以他们能够反过来做这些(参与),在别的地方得不到这种荣誉感和满足感,在这里可以。不仅仅是一人一票的事情。

  再往深了说,科学现在如此昌明,为什么还有宗教?这里面也带有某些超越客观世界的存在,一种影响。我说的是一种绝对观念的影响。这种绝对观念可以是“上帝”,也可以是我们绝对的成长,这些东西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里都存在的。

  过去没有人提“敬畏”这个词。敬畏自然,自然是个什么东西呢?是树吗?是海洋吗?是天空吗?不是的,它是一个抽象的存在。每个人对内心深处作为人的终极追求,与抽象的存在结合在一起,恰巧在这个地方触发了,在别的地方触发不了。比如做企业赚钱,赚钱太简单了,赚大钱都是次要的。

  《中国慈善家》:赚大钱有那么简单么?

  艾路明:说实话,赚钱本身这个事情是简单的事情。我既可以去打工赚钱,也可以卖废铜烂铁赚钱,都可以。那只是个数量多少的问题。

  但是,一个机构,一种崇高感,所带来的价值,所触发出来的对某种绝对的观念的敬畏,一定会带来很多附加的东西—尊重、荣誉、相互之间的理解等等。

  第二个层面,也是他更高度的对下面的一个映射。我认为这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

  中国企业家可以向世界提供发展经验和教训

  《中国慈善家》:阿拉善SEE的国际化战略很早就有了吧?

  艾路明:从第二任会长王石任期开始的,他带领大家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去访问,和联合国环境署建立联系。

  《中国慈善家》:关于“国际化”,近些年阿拉善SEE主要是在做一些基础铺垫,还没有真正展开?

  艾路明:逐步来吧,大家刚开始知道中国有这么一个机构。

  《中国慈善家》:阿拉善SEE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或路径去实现国际化?

  艾路明: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环境问题上,我们是付出了代价的,我们不想让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去重走一遍。中国企业家有责任,把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吸取的教训带到国外去。正好,又通过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让其他发展中国家了解,中国的企业家不仅仅在推动经济的进步方面做了贡献,对环保也有自己的一套认识,并且愿意提供帮助,让他们和我们一道,使他们的国家能够避开这样的陷阱,不要重蹈覆辙。

  《中国慈善家》:这也是基于共生共荣的开放理念。

  艾路明:之所以愿意这样去做,是因为我们都认识到了,这个星球是互相联系的。打个比方,印尼的环境不好了,中国也会受影响,中国的环境不好,也会影响别人,必须大家都好,这个星球才好。

  再一种观点,中国企业家是十年来才开始认识到问题,我们实践过,开始获得一些经验和教训,也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方法,希望把这些也能带到国际上去。当然只是其中一方面。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