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金融创新要在大方向上有充分认识
金融创新要在大方向上有充分认识
 
  在融资中国举办的2016融资中国产业链投资峰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委员贾康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商业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双轨运行,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社会寻租,所有项目应配上可行性研究报告,摆在桌面上,政府、企业、专业机构一起进行识别筛选过滤,形成合作伙伴并各方谈判写入合同的风险分担方案,自愿签字,接受公众监督,从头到尾阳光化。”他这样说:

  产业链应得到金融支持与政策支持

  第一,产业链上的金融创新需要对接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内涵就是要在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大政策方针下,推进市场化趋向改革的轨道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生产关系自我革命一脉相承。目前,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攻坚克难,在供给侧以解决有效供给为龙头,进一步打开释放潜力空间。对于引领新常态阶段性新矛盾应能够在问题导向之下,在供给侧把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对冲传统要素。诸如:劳动力土地、土地资源以及资本方面,他们在支撑力作用的下滑,引领新常态表现出高速度,但在质量上要达到升级版。供给侧改革一定有非常鲜明的结构性特征,从制度视角上的制度结构利益格局冲破意义规划的要求,要带动到各种要素形成的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和要求的提高。

  此外,要把有效市场和政府结合好,守正出齐。坚持改革的大方向,并不是我们把国外市场经济的已有经验拿到中国进行借鉴总结,再往前走,中国就一路现代化了,没有这么简单。在引领新常态的新阶段上,我们必须寻求出奇制胜,成功创新,才能延续追、赶、超的三步走发展超常规状态,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这种创新性的出奇制胜一定会发生在供给侧,而且一定带有风险,创新意味着可能失败,但我们要力求成功。

  第二,原则上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应该得到金融支持。金融是整个经济的心血管系统,以货币的供给和信用的供给为血液输出,是带有核心的特定作用供给。如果处理不好,核心可能变为空心,会出现金融方面的扭曲紊乱,比如金融的泡沫化和其他种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不健康状态。全产业链各环节得到金融支持可以理解为无缝对接,从一般经济活动到特殊经济活动,只要能跟一定的现金流相对接就有产业特征,都应该有相对应的融资支持机制。

  首先,是商业金融,一般性的商业金融应用于市场经济对应的理论应该是锦上添花,产业链对商业金融运行的机理是锦上添花,一般竞争领域的政府就不要过多去区别对待,竞争在市场主体优胜劣汰的过程当中,政府应锦上添花式,给它更多资源支持,使效益原则得到更好的贯彻。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从老百姓的衣食方面来看,餐饮业、服装业显然是一般竞争领域,稍微延伸一点,人们装扮自己,要理发美容甚至整容都属于一般领域,政府没有必要在这里面过多做倾斜而区别对待。

  其次,政策性金融体系要考虑有必要的经济核算约束的同时,还要有雪中送炭的倾向,政策倾斜支持会更复杂,但总体而言是必要的,不可掉以轻心忽视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打造。比如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人们都在高度关注房地产,房地产只是商品房问题吗?绝对没有这么简单,整个中国的房地产业经过多年探索,终于从棚户区改造开始,把有效供给的方式锁定到了公租房和公有产权房这两种形式。公租房原来还有垫底的廉租房模式,但实际生活里面区分不了什么是廉租什么是公租,最后就合成了一个概念。廉租房的图纸本应该有一个特点,里面的卫生间不能是独户独享,应为单元共享,也就是公共厕所。经济学家认为这个设计很有道理,既然是为了让社会最低收入阶层们住有所居,以有限的公共资源也就是拿纳税人的钱提供的有效供给方式,应该注意到住进去的人未必一辈子就是低收入阶层,收入提升以后,他就会搬出去住,把廉租房腾出给新的对应性低收入阶层,而实际上一旦住进去住得舒服了让他搬走谈何容易。如果设计成公共厕所,等他收入上升后因自己忍受不了公厕自然就考虑腾出这个房子搬走。但是,经济学家的设计在政治家的考虑中就会变得非常小心,此设计公布后网上引来一片骂声,导致最后所有产业链上的低端保障房供给,也就是所谓的廉租房变得没有一个地方是按原技术路线设计的。所谓的廉租房、公租房其实就是一个概念,在保障房里面的公租房概念之下覆盖的供给事项,显然要得到一定的政策支持,包括特定的投融资机制的支持。而共有产权房的概念,是以中国人的心理需要配备的有效供给,年轻白领或者大学毕业不久的学生,事业发展得虽然也不错,但还是碰到房子这个坎儿。比如小伙子会遇到“丈母娘之约”,必须有超过100平米的产权房才能让婚姻往下办。共有产权房很好地适应了公众的心理,它以有产权的方式,而不是公租房,这个产权买下来价位比较低,但是不能交易,自然而然就封杀了创立空间。没有创立空间,又给要入住的年轻白领一个很体面的有效供给,以后还可以对接到所谓先出一笔钱买下来,以后满意了再出一笔钱,转成完全产权房,这些都可以事先约定和设计好,这里面的融资自治不能跟商业金融相提并论。

  最后,关于供给侧的复杂性,我们应该从商业金融、政策金融,从衣食住行来看,需要在产业链上具体考察应该用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如果处理不好就体现不出应该得到支持的对应性。如果不是在应该雪中送炭的情况下还不停地送炭,在社会上就会造成不和谐,诸如此类的复杂性是必须面对的。现在仅是在金融的概念上就已经生成了复杂的现实生活倒逼出来的一些概念。比如大家都认同要发展绿色金融,还有很多人也认同要发展普惠金融,另外还有一种概念要发展草根金融,当然还有国家开发银行这些年探讨的开发性金融。作为一个研究者,我都能体会到这些具体特定的表述,都是在金融的供给上面要强调他的特殊性,也就是要有区别对待,有别于一般的商业性金融。我个人认为要纳入到大政策性金融概念下的认识体系里,没有必要戴一个政策性金融的帽子,学理分析一定有政策配套,主要看里面对应的事情有些什么样的特殊性。比如说战略性新兴产业里面有新能源,新能源要配合着绿色低碳发展,要对应政策金融或者金融支持机制当然就有绿色金融的特点,复杂性和难度也一定会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小微企业要得到发展,对他们的金融支持包括在农村三农经济活动里面需要探讨,他们的生产经营能不能得到金融支持,作为普惠金融、草根金融就有概念性了。而一些大的基础设施在区域协调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西部大开发等战略要得到开发性金融的支持,对应的无非就是产业政策、技术经济政策、区域协调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内涵一定要有区别对待,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但有区别对待就是双刃剑,掌握好就是超常规发展助推,掌握不好就会带来双轨逆行和很多问题,包括现在深恶痛绝的拉关系和桌面底下暗箱操作以及各种各样紊乱甚至乌烟瘴气的现象。

  第三,应该把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合理协调的发展放到战略层面上形成认识框架,而且要对接到所谓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这个新技术革命的创新上。放在具体的运行轨道上无非就是互联网和金融供给要结合渗透共赢,不是让谁排斥谁,谁颠覆谁,更多是要互补共同发展。广义的互联网金融绝对不是简单的P2P,也绝对不是像淘宝网配上的金融具体业务和活动,一定是各种各样的金融形态利用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并对应到现实生活中间实施创新。举个例子,华为是现在中国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前些年利用自己的装备制造和供给能力,不声不响地“走出去”,甚至走到了非洲,走到了全球最欠发达的撒哈拉以南地区,华为在那跨越了传统的门店银行,利用他的供给能力,超常规地在里面形成手机银行的系统。类似的创新和活动就是互联网金融具体形态,可以纳入互联金融概念的创新。

  金融创新的决策推进应具备阳光化和多重审计监督

  金融创新一方面要在大方向上有充分的认识,同时需要考虑在双轨运行过程中间如何掌握好理性供给管理,掌握好应用要点。首先,金融创新是超越一般商业金融方面的经营创新活动,政策性金融机制后面一定有财政后盾提供可持续支持。其次,国家财政曾经探讨的政府可以规范配置资金做财政贴息、担保以及现在发展的产业基金、产业引导基金,还有PPP建设公共工程的这些模式,在推进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两个关键要点:

  一是在创新过程中间,一定要有阳光化的集体决策。无论是贴息还是政策性金融担保、给予特定的引导基金助推。在PPP里面通过使用者付费匹配政府付费,使该项目能形成投融资合力,按照政府企业合作伙伴的协议,如愿建设出来,其中的具体推进的决策环境一定要阳光化。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双轨运行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社会寻租,所有项目应配上可行性研究报告,摆在桌面上,政府、企业、专业机构一起进行识别筛选过滤,形成合作伙伴并各方谈判写入合同的风险分担方案,自愿签字,接受公众监督。如果从头到尾阳光化,不敢说这个项目百分之百成功,但失败以后整个PPP的推进过程不会中断。但是如果藏着掖着,靠关系解决问题,这个程序一定会中断,无法再按照原来的意愿向前推进。客观上讲,阳光化也会提高成效率,会保障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合在一起进行PPP建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一加一大于三的评估机制。

  二是在产业链金融创新方面,如果有政策性金融的痕迹,不可能所有的要求都能支持,必须在里面作出挑选。挑选就要匹配上科学决策、阳光化决策之后的审批监督,全程保持尽可能公正性。所谓多重审计监督制约整个过程,就是要把社会寻租机制贯彻到建设项目投融资全生命周期上。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