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什么是衡量成败之道?
什么是衡量成败之道?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持续至今,售电市场的放开令人瞩目。实际情况是,在售电主体积极参与下,虽然大用户直购电已经形成一定体量,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甚至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不能因争权耽搁改革

“9号文”发布至今,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配套文件,但在改革进行中,有三大矛盾不能回避,在各方博弈中,反而耽搁了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

一是各级政府不同部门间不协同,如国家发改委内不同部门,地方政府的经信委、发改委之间的不协同等等。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改革目的、手段的理解存在差异。中央政府希望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而地方政府理解仅仅是降电价,希望通过推动电力市场降价,改善投资环境,防止经济下滑,而不是由市场形成价格,让价格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三是电力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前者希望形成国家与省级市场的架构,而后者则希望以区域市场为主;前者希望成立电网公司全资公司的交易机构,而后者希望成立股份制的交易机构。这些矛盾的本质是争夺对电力资源配置的权利。事实上,交易机构是市场规则的执行者,不应该有任何利益相关方参股;对市场规则的诉求应在市场管理委员会上表达。如果我们在改革的初期,纠缠于交易机构的股权,可能整个改革跑偏、走弯路,而且不要给未来交易机构真正独立留有后遗症。是搞国家电力市场还是区域市场,应该尊重市场成员的选择权和市场自然发育过程,哪一级市场交易量做大了,这个市场就形成了。当前我们不应纠缠于做市场的权利,而是应考虑如何让市场尽快的动起来。

在市场改革过程中,很多矛盾集中在政府层面,政府部门如果不改革,会严重影响其对市场治理的效率。因此,相关部门不能沿用计划经济的思路来考虑市场,要转变思维方式。作为公信权力代表的政府,必须要把权利的分配界定好,并协同好内部部门间的关系,先不要争权夺利,而应致力于完善市场规则,激励市场成员进行市场交易的意愿,然后让交易机构去推进。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先不要陷入无谓的争论,可以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等到问题暴露出来之后再逐步解决,完善相关制度。

先把市场推动起来,已经成了当下各方的共识。因此,相关部门需要设计出一套各方认可的制度安排,在这个制度之下,所有市场主体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规则之下的相互博弈、合作,最终找到市场的均衡,形成竞争性交易价格,这才是真正的市场机制,如果仍用“有形的手”去配置资源,就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最终导致改革步履维艰。在制定规则方面,政府不能总是关起门来自己搞,应动用社会智库的力量,让专业人士设计市场,让市场管理委员会通过投票选择市场模式。

衡量成败需有标准

一段时期以来,对电力市场该怎么建设、电力体制改革该如何推进更有效,业界一直存在各种声音。在我看来,一定要明确电力体制改革的红利到底在哪里,明晰衡量电力体制改革成败的标准等关键问题,才能有利于下一步电力体制改革顺畅推进。

综合考虑,决定未来改革成败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是能否促进新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转型?二是能否提高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效率?要通过市场竞争的方法来提升能源效率。三是能否促进市场交易量放大?但决不是简单地降电价,即使市场价格降得再低,如果量不大,也没有意义。四是能否给予市场充分的选择权?五是能否形成合理的交易成本?比如如何形成合理的过网费。六是改革创造的社会福利,能否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均衡分配?电改后导致发电厂亏损,或者消费者利益受损,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这一点特别值得主管部门反思。七是能否充分提高发输配电资产的利用效率?只有这种效率的提高,才能降低电能生产、传输的成本,获得改革的红利。八是能否正确地引导电力规划?市场机制不仅是对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对投资有效性的激励。

“互联网+”创造平等、高效竞争

电力市场是一个自然发育的过程,这就要赋予市场选择权,通过自然选择形成最好的格局和规模。在我国建设电力市场初期,需要先从大用户直购电和售电市场培育入手,开展中长期电量交易;第二步应推进单边现货市场建设,在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到发电与用电的双边现货市场交易,最终实现供需的分时平衡。而当前形势下,推动电力市场的抓手就是推进大用户直购电和售电市场建设。但千万不能以计划的方式推进市场建设,干预市场交易行为,应严禁某些地方政府出面拉郎配,而要以市场的方式、通过市场机制形成价格。应建立“先市场、后计划”的市场培育机制,激励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而不是政府人为控制市场交易规模,市场交易量应该是市场成员选择的结果。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创造平等、公平、高效的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在当前我国产权改革尚不到位的前提下,大用户直购电可能面临“人情电”腐败风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应通过隐名报价的方式匹配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的交易,通过现货市场形成价格驱动下的供需平衡,建设“互联网+”的电力交易平台。

面向未来,在实施电力市场建设中,应按以下顺序渐次推进:

第一步,用“互联网+”的手段打破地方政府干预,通过推动大用户直购电和售电市场开放,让市场自然发育带动相关问题的解决。按照传统场外交易方式推动大用户直购电,成本高,效率低,还存在着非理性的风险。在“互联网+”电力市场交易平台,采用动态隐名报价、供需高低匹配成交的方式,将全面提升交易的公平性、高效性,促进市场交易公平公正地在阳光下规范运行,防范暗箱操作,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第二步,加快现货市场的建设。以现货市场形成的分时电价,引导用户以友好的用电行为消纳新能源发电,促进中国能源结构清洁转型;引导用户以友好用电的方式提升发输配电资产的利用率。现货市场形成的分区价格能够调节电力供求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有利于电网的安全;以现货市场的分时节点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引导电力需求侧响应和储能产业发展。没有现货市场的价格,就没有智能电网的互动,智能电网技术价值难以实现。

早在上一轮电改时,国内就进行过华东现货市场的研究,目前技术上、软件上不存在问题,已具备实施的技术基础条件。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防止因动用市场力而导致的市场失灵,要防范某些参市场成员利用市场力,操纵市场价格牟取暴利。为此,应采用激励相容的机制设计理论,建立奖励函数,以市场成员报价距离其真实成本的差距为标准,价格申报越接近、奖励越多,越远离、惩罚越大,激励市场成员申报报价反映其真实的边际成本、合理地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确保电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期待我国电力市场改革释放巨大的红利,有力推动我国供应侧的改革。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