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大学排名里的商业猫腻
大学排名里的商业猫腻
 
崔传刚

大学排名的初衷是好的,但不应异化为择校的唯一标准,更不应变成一个商业标签。

近日,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宣布退出今年的《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本科生院校排名。去年,这家很有影响力的大学排名机构将哥大列为全美第二(并列),但一位哥大教授很快就自曝“家丑”,说通过研究相关数据发现,哥大排名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提交了很多虚假信息。这件事在西方教育界影响很大,其大学排名的客观性再次受到舆论质疑。

不少教育界人士早就指出,目前國际通行的几类大学排名差异很大,有些主观因素过重,有些则连客观数据都存在问题。但这些排名在全球的影响力不小,是很多学生和家长择校时的重要参考。究其原因,还是教育市场对大学排名有强烈需求。

作为资源供给方的大学,与作为资源需求方的学生和家长,往往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于是大学排名应运而生。如果能客观地评价学术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核心指标,这些排名确实能为公众提供重要参考。尤其是近些年,高等教育日趋全球化,大学国际排名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甚至成了择校指挥棒。

然而,很多学生和家长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大学排名表面上是公益的,本质上却可以成为一门生意。当然,它不会像搜索引擎里的竞价排名那样,赤裸裸地让出价最高者排在最前面,而是有更为隐晦的商业模式。

据媒体披露,一些排名机构会以向大学提供咨询服务等名义收费,甚至还有“大学排名诊断费”。此外,受利益驱动而在数据中“掺水”的问题,一直是大学排名机构的硬伤。首先,很多数据是各学校自己提供的,是否真实有效?其次,有些指标的主观性过强,其考量方式是否科学?假如数据和指标可以“掺水”,很容易成为高校谋取高排名的工具。尤其是欧美私立高校,运转资金主要来自学费和社会捐赠,大学排名越高,越能获得高额资金收入。

因此不少大学成了排名的傀儡,想方设法找“门道”。比如有些排名特别强调海外学生的比例,于是高校想各种方法招徕海外学生,数据一下子就好看了。再比如,有些排名强调论文引用量,部分高校学术刊物就拼命引用自己院系师生发表的论文。这种做法虽然不算直接造假,但由此产生的数据显然是有误导性的。

如果大学排名不科学、不客观,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学生升学、教师求职、毕业生就业都会受到影响。现在很多企业也开始把大学排名作为招聘员工的参考因素,这将使相关机构变得更加功利化。

大学排名的初衷是好的,但不应异化为择校的唯一标准,更不应变成一个商业标签。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排名已经影响到中小学教育。国外早就有对中学进行排名的做法,中国虽然在官方层面是禁止的,民间私营机构却会对中小学进行排名,而且普遍将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这种功利化的思想对于教育的危害是巨大的,希望相关部门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