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科技赋能灵活用工
科技赋能灵活用工
 
齐向宇

“女士,您好。您的跑腿订单已到楼下,请您帮忙按下电梯。”

好熟悉的声音,电梯门一开,我发现,给我送“跑腿”订单的正是我家楼上的邻居。

“您什么时候改行了?”我一脸疑惑地问这位在市文联工作的公务员。

“下班前,打开手机,发现有一个跑腿订单,正好是单位到家的路程,我就接下来。咱也来把灵活用工,赚钱下班两不耽误。”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灵活用工越来越多了。开车上班的,同时又是顺风车司机;骑车上班的,同时又是代驾司机……这一系列人力资源生态的变化,给就业市场带来一番全新的景象:用人成本骤降、人才特征差异化、个体价值崛起、用工模式变化以及组织边界的消失,而这一切在悄无声息之间将人力资源的共享经济推向了变革的浪潮之巅。
 
今年的疫情,又将灵活用工这一概念推向了空前的高度。实际上,灵活用工模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非常成熟,平均达到总就业量的25%。尤其是波兰、西班牙、荷兰、意大利这一比例超过30%以上。对标日本来看,日本兼职劳动者占到劳动力人口的40%,而中国的就业人数是日本的近14倍。这说明我国的市场体量更大,掘金价值也更大,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预计超十万亿,潜力巨大。

根据某咨询公司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劳动力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数据表明:2017 年国内年龄18—34岁的灵工就业者占比达 73%—92%,灵工的从业企业多为世界知名五百强企业和中大型国企,且工作时间自由度高。因此,想在知名大企业中得到工作经历,以及对时间灵活度要求较高的年轻人,从业意愿较强。疫情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倡导发展新的就业形态,其中个体创业、灵活就业、灵活用工、共享员工等受到大力鼓励。
 
然而,目前为止,灵活用工还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一个市场化的称谓,虽然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市场导向,都说明灵活用工是一个朝阳产业,但大多数企业还在观望中,绝大多数员工还不敢轻易尝试。原因种种,阻碍了灵活用工的发展。本期对话嘉宾——智鸟科技创始人周文华先生,听他讲讲,如何利用灵活用工平台,解决灵活用工模式的一系列问题。

记者:2020年,一份工作一个饭碗,成为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为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国家指出要“支持发展共享用工平台”。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企业灵活用工等话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多个代表也纷纷提及相关社会保障等问题。特别是后疫情时期,共享用工、灵活就业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各地方政府也密集发布文件支持灵活就业,您认为,中国灵活用工的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周文华:中国灵活用工服务市场处于绝对早期阶段,法规不完善、市场不规范、行业无标准、企业无品牌,处于小散乱状态。中国灵活用工市场对标欧美发达国家,相当于美国上个世纪的60年代,日本上个世纪90年代。
 
中国拥有约14亿人口,其中劳动力人口8.9亿,灵活用工占比不到10%,而美欧等发达国家灵活用工渗透率占30%以上,日本灵活用工渗透率更是达到40%以上,从这组数据对比来看,中国的灵活用工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这次新冠疫情更是加速了灵活用工市场的发展,让企业更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用工的弊端,疫情后开始寻求新的用工模式。同时,政府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多次发文鼓励符合复工规定的企业实施灵活用工措施、要求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支持个人多元化灵活就业,支持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


中国灵活用工还处于早期阶段,社会和企业普及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法制环境改革也需要时间,但相信随着宏观政策推动、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就业市场环境变化,灵活用工市场一定会在未来10-20年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成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最大的产品品类。

记者:灵活用工起源于欧美国家,伴随着工业革命、全球失业问题增加而产生。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用工成本逐年上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断修改完善,催生了灵活用工的发展。如何在当代企业管理中采取更为灵活的用工模式,成为当下热议且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如今,人力资源从业者,尤其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统统都把灵活用工看作是行业的“新风口”。全球排名前四的人力资源公司,灵活用工在其总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都在50%以上。您认为,促使灵活用工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呢?

周文华:近几年,灵活用工模式呈井喷式发展,这其中一定有它內在的驱动力。我把这种动力总结为五点。

第一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201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标志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结构从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现在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招聘难、用人贵的局面。

第二是中国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的内部效率要求更高,但传统的固定用工模式难以满足企业弹性和高效的用工需求。

第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从整个经济大势来看,劳动力已经不再只是一种廉价的人力资源,劳动力也必须进行资本化升级,才能推动经济转型。所以政府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也不断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今后企业全日制用工必须承担社会保险义务,这就导致企业用工合规成本高风险更高。

第四是新生代新的就业观。90后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00后也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就业观与70后、80后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更追求自我发展和更自由的工作方式。

第五是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中国是世界互联网技术应用大国,5G也在加速落地。未来,所有人都会实时在线。通过一个高效的灵活用工平台,求职者可以随时随地的找工作并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这也突破了原有的稳定用工的束缚,让工作方式变得更自由。

由前四个驱动力引起的用工模式变革,在发达国家都已经历过,但中国最大的变量来自于技术变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会深度和灵活用工服务融合,让中国的灵活用工服务更高效更智能。

记者:任何一个新物种从诞生到生长,一定是外部生态环境变化所导致的进化过程,上述五点是大的变化,但灵活用工的本质是什么?能为企业、个人和社会带来什么价值?

周文华:首先,我们要明确“就业”和“用工”是一个硬币的正方面。我一直很喜欢《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一句话: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所以,智鸟科技认为:灵活用工的本质,就是通过改变企业传统的用工模式,让企业更高效,让工作更自由。

从企业用工的角度来看,灵活用工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弹性用工的需求,激发员工积极性,实现高效的人岗匹配,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人效。

从个人就业的角度来看,可以让个人更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技能,提升个人的价值。

从人力资源服务商的角度来看,灵活用工能为客户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国外头部人力资源公司灵活用工服务收入占比超过50%以上,能充分证明灵活用工服务对人力资源服务商的重要性。

从社会角度来看,灵活用工能激发市场劳动力活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打破了集体经济对农民的束缚,农民不再是集体经济的依附者,而是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大大提高了劳动力生产效率;现在,灵活就业与灵活用工的推行,也必将打破企业对个人的束缚,个人不用再归属于某个具体的企业或者岗位,他们通过自己的认知和技能去实现个人价值,将更深层更高效地激发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活力。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会是一个更加敏捷和灵活的世界,传统的固定用工将逐步被“平台+个人”的新就业模式所取代。

记者:对企业而言,采用灵活用工是在人力成本上降本增效的更优选择,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灵活用工流动性大、匹配度较低、到面率和到岗率低、管理难度较高等问题,让灵活用工意向企业心生顾忌。灵活用工管理理念和方式,跟传统雇佣模式员工不同,它需要更加灵活机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比如:考勤、社保、纠纷等,如何让企业真正发挥灵活用工的价值呢?

周文华:出现这些痛点主要是因为灵活用工的特性决定的,因为灵活用工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企业因为业务波峰波谷所出现的弹性用工而诞生的,相对于全日制用工按月进行管理和结算,灵活用工用工是按小时、按天或按件计费的,无论从招聘、管理还是结算,以及用工保障方面,传统的人力资源的服务模式都非常难适应。

我以滴滴打车为例,就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滴滴平台其实改变了“司机”这个工种,实现了“司机”的灵活用工化。原来我们企业和司机是固定劳动关系,但从更小颗粒度来看,司机大部分时间是没有工作的,但企业必须按月支付薪酬和五险一金,而滴滴改变了这种局面,我们可以不再雇佣司机,当你享受了“A点到B点”的出行服务后为结果而付费。从滴滴司机这个模式来看,灵活用工有几个特征:企业和司机间不再是劳动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企业支付给司机的是服务费,而不是薪资;企业不再管理司机,只为司机的服务结果买单;企业固定的人工成本变为弹性可变成本;企业使用司机的单位成本虽然增加,但整体人工成本大幅下降;平台不再靠劳动关系约束司机,而是靠评价体系来激励司机……

所以,灵活用工从本质是用工模式的一场革命,不再是稳定的一对一关系,而变成了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这个用工模型是典型的双边网络效应,供需关系双边动态不平衡,客户需求长尾,这一切的运行都基于强大的互联网化灵活用工平台实现的,不再是单一企业或传统人力资源服务模式能解决的。

对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而言,灵活用工不能片面地理解成招聘、外包或是薪税服务,而是基于客户业务需求,为客户提供的包括招聘、培训、管理、薪酬发放等各环节全风险服务外包的服务产品。灵活用工下,企业与员工关系间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得已分离,企业在用工人数、周期、人才筛选上都非常靈活,人工成本将得已大幅降低。

要想做好灵活用工服务,必须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人力资源“蓄水池”,高效便捷地连接求职者和企业,企业按需发布需求,个人快捷在平台上接单,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实现人岗匹配。所以,“灵活用工”是将传统的雇佣模式“企业+员工”转为新型雇佣模式“平台+个人”。

可以想象,未来人力资源服务的平台,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和能力,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灵活用工服务解决方案,只有这样的平台,才有可能解决你所说的痛点。

记者:“让人才为我所用,而不是人才为我所有。”对于企业来说,新的经济态势下,灵活用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招聘成本,缩短招聘周期,提高人才保留率和人岗匹配率。灵活用工将企业和个人的关系,从传统的雇佣模式,转变为合作模式。激发出个体的活力、释放潜力,从而实现更大的劳动力价值。传统的经济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个体价值的崛起重新定义了用工关系。灵活用工将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同时灵活用工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现在有很多的人力资源公司、科技公司、财务公司都开始在市场上从事灵活用工服务,他们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服务落地方式却又多种多样,企业更需要专业的灵活用工平台来保驾护航。智鸟虽年轻,但却非常成熟。您认为智鸟自身的优势在哪里呢?

周文华:首先,智鸟科技是一家专业的灵活用工平台服务商,我们已经在“互联网+灵活用工”领域探索了六年,已为1000+企业客户提供超过50万人次的灵活用工服务。六年来,智鸟科技始终坚持以科技改变就业方式,基于自主研发的灵活用工系统,基于独创的“PDS(Platform平台+Data数据+Service服务) ”模式,为企业提供集招聘、外包、薪税和商保等为一体的灵活用工解决方案。

我是在2006年进入人力资源领域,但没有走传统的人力资源服务的路线,而是从一开始就探索“互联网+”的模式。2006年创办了国内最早的蓝领招聘网站——中劳网,2014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兼职交易闭环网站——探鹿兼职。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在为企业提供灵活用工平台服务。2017年我又创办了智鸟科技,智鸟科技的核心团队主要也来自于探鹿兼职,所以到今天,我们已经积累了有6年的“互联网+灵活用工”的实践经验。现在复盘这段经历,虽然进入市场的时机早了5年,但我们相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段经历让我们对互联网交易平台建立了深刻的认识。

其次是我们的团队。智鸟团队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团队,我们持续在灵活用工的业务认知、产品研发、平台开放,数据驱动和商业服务上投入,形成强有力的灵活用工进化力闭环,持续构建核心壁垒,为社会、为所有企业客户及平台上的个人创造长期价值。我们有强大的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我们的团队有完整的互联网(流量、数据、匹配、运营、产品、研发)+人力资源服务(招聘、外包、商务)能力,我们有能力不断进化我们的团队,也有能力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优化迭代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力。

现在我们服务客户中有物流快递、零售、酒店等服务业,也有肯德基、邮政、宝能生鲜等知名企业,这些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规范,需求也更明确。我们现在更关注传统企业灵活用工化的服务。

我们之前合作一家企业,有许多设备安装师傅,原来都是固定劳动关系,每月固定工资和五险一金,旱涝保收,人效非常低。我们服务后,对安装场景进行了还原和设计,安装师傅统一按单结算,虽然单位安装成本有所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也被调度起来了,实现了多劳多得,而企业整体用的人更少了,成本下降了20%。整个服务流程我们完全实现场景化,让这些员工在平台上接单,自动按工作结果生成账单,在线支付后进行在线评价。

为了更好实现灵活用工平台服务的交易闭环,我们设计了流量、匹配、服务、支付、评价五层漏斗模型。灵活用工是一个双边市场,其难点在于要同时连接B端企业和C端个人,只有两端的体量都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足够的匹配,用户体验才能好。智鸟科技经过多年的沉淀,已经拥有了大量的B端和C端数据,可以实现24小时的在线化、数字化交易,匹配精准、服务高效、支付便捷。同时,为了缓解灵活就业市场上的失信问题,智鸟科技还搭建了供需双方的信用评价体系,评价高的C端用户与B端企业优先推荐匹配,有效增加了双方的信任度。

智鸟这个名字寓意着像小鸟一样自由的工作方式,所以,智鸟从创立开始就明确目标,我们要构建一个互联网平台,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去赋能灵活用工服务。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才能不断提升人才的价值,我们的优势才能不断加强。

记者:灵活用工业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发展前景广阔。过去5年,我国“灵活用工”行业投资规模增长显著,行业成长态势良好。但总体而言,灵活用工业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内企业单位市场份额均不高。行业内企业数量多且大部分规模小,竞争较激烈且呈高度分散状态。智鸟提出城市合伙人计划,也是为了解决灵活用工的现状吧。我们也有关注到智鸟在9月17号举办的灵活用工峰会,智鸟作为一个公司成立了自己的灵活用工研究院,这个举措的目的是什么呢?

周文华:今年的9月17号,我们在郑州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灵活用工峰会,并在会上正式揭牌开设智鸟灵活用工研究院,许多企业用工、财税、法律领域的专家都是我们研究院的特聘研究员,他们会不定期地为我们的业务团队及落地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有关灵活用工的解读,保障灵活用工业务的合规性操作。智鸟科技是一个创业公司,是灵活用工行业的一份子,也是一个有情怀的团队,6年的灵活用工平台服务探索,让我们深知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所以,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我们成立了“灵活用工研究院”,希望投入一点资源去研究行业趋势,研究企业和个人需求,研究政策法规,去帮助行业真正发现价值,并尽自己所能推动行业进步和发展。

目前灵活用工如火如荼,相信越来越多人力资源机构会重视灵活用工服务,计划涉足灵活用工服务,但灵活用工服务对互联网技术平台的要求非常高,也对服务标准化和数字化的能力要求很高,研发一套可用的灵活用工系统远非中小人力资源公司能承担起的,所以我们计划将我们自己研发的并不断迭代升级的灵活用工系统开放,以“灵活用工数字化中台”为定位,为城市合作伙伴赋能,为其提供技术平台支持、产品支持、培训支持、品牌支持,帮助中小人力资源机构实现灵活用工服务升级。

记者:从您提出的城市合伙人计划,看的出您是一个真正热爱灵活用工事业的人,更是一个对人力资源工作有情怀的人。那么作为一个灵活用工的推动者,您对已经或者想要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什么样的期许呢?您对传统人力资源公司有什么建议?

周文华:人力资源行业处于大变革时期,未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驱动力将从资源驱动向能力驱动转移,未来灵活用工肯定是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最重要的产品,我们应该积极拥抱变化。为此,我想对广大同行分享几点思考:不能把灵活用工当成传统派遣外包的替代品,其服务的对象不再是固定且稳定的劳动关系,而是动态不平衡的双边服务模式,需要更强的互联网平台去支撑;灵活用工不仅仅是企业服务,也是2C的就业服务,未来真正有竞争力的一定来自于强大的招聘匹配能力,但目前人力资源公司的2C能力都非常薄弱;不能把灵活用工当成单纯的财税服务,财税服务只是灵活用工服务交易闭环中的一个模块,我们应该完整地储备自己的能力,不能把命运交给政策。

中国还处于灵活用工行业的绝对早期,我们应该做好10年,甚至20年的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中国灵活用工市场前些年发展缓慢,一个是时机不对,还有一个就是缺少更多人的推动。现在时机到了,智鸟合伙人计划也就应运而生了。刚才您也说过,市场上现在已经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灵活用工平台服务企业,这里面有做得很好的同行,但也有很多只是想捞一把的投机者。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热爱灵活用工事业,有社会责任的合伙人,有了他们,中国的灵活用工市场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总之,我们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我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正处在大的变革期,原有的优势未来也许会变成劣势,但未来不变的一定是“人才”的价值,谁能满足企业多元化的用工需求,谁将赢得未来。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