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中科加速器十赢模式解析
中科加速器十赢模式解析
 

汪斌

前不久,笔者文章《疫情之后,科技孵化将迎来“加速器”时代》(以下简称“上文”)发表后,数百家平台转载,全网总阅读量500万以上,这让人万万没想到,但也让人深思,难道全国上下真对“加速器时代”翘首以盼、万众期待?在此笔者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

我国科技企业加速器太少

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形势严峻,包括我国科技孵化在内的一大批行业困境重重、备受煎熬,因此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各界都在想办法、找出路,争取全面复工复产。

在上文中,我主要讲到中国孵化器行业33年来,一直没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大都在做“二房东”,因此在疫情面前“雪上加霜”。究其原因,是这些孵化器只承担“普通保姆”的角色,没有深度帮扶企业快速成长的核心能力,而做到这点必须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深厚的产学研资源和较强的投融资能力,这恰恰是大部分孵化器运营者所欠缺的,因为具备这些能力一般要在某个行业深耕10年以上。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科技企业加速器。

据国家有关部门2018年公布的数据,按照科技产业化载体顺序,“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数量分别是5739家、4069家、500多家和2543家,由此可见,处于孵化前段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数量最多,产业化后端的园区数量也不少,而在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加速器则数量偏少。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加速器的发展,笔者对以美国YC为主流的国外加速器进行了深入研究。

YC模式在中国为何难以复制?作为全球领先的美国YC加速器,2005年成立至今,完成了上千家创业公司孵化,培育了数十家独角兽公司,自身估值高达200亿美元。仔细研究,其成功原因可归于以下几点:

第一,海选模式。最初以50:1选“好苗子”,后来随着知名度提高,发展到100:1,甚至几百个项目中挑一个。

第二,“投资+服务”换股权。通过投入少量资金、提供免费工位,以及高价值的创业辅导来换取被孵化项目的少量股权。

第三,重视“投后管理”。YC合伙人大多是创业成功者,对发展战略、产品体验及营销策略等都能提供专业辅导,大大提高了创业成功的概率。

第四,投融资能力强。他们既能自己出钱,也能帮助大部分创业者获得融资,从而也为自身顺利退出“铺平道路”。

第五,美国有大量天使投资人。《乔布斯法案》的推动实施,让天使投资人队伍从几十万级跃升到几百万级,YC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在過去10年,中国有志者纷纷试水将YC模式本土化,但都以大张旗鼓开业,不久便偃旗息鼓或转战沙场收尾。YC模式在中国为何折戟沉沙?根据畅销书《唯核不破》作者吕良泽分析,一是中国是一个安土重迁的国度,创业者离开老地方有太多羁绊,很难脱身,主办方吸引力可能不够,外地好项目很难下决心去另一个地方去发展。二是当他们开展YC式孵化后,发现国内天使投资人太少,虽然中国存在大量高净值人群,但他们仍习惯投资楼市或买理财产品,思维保守,缺少天使投资的文化氛围,因而很难找到早期投资。三是美国拥有非常通畅的创业项目退出通道,如纳斯达克,另外每年有少则几千、多则上万次的大企业并购小企业的机会,国内直到2019年7月才推出对标纳斯达克的科创板。此外,企业并购也没有成为中国大中型企业的战略习惯。

笔者就国内外加速器发展状况,也曾请教过科技部有关专家,得到回复“我国一些地方在推动科技企业加速器,但对加速器的内涵、范围各有不同看法,与国外提法也不同”。既然世界领先加速器模式在中国难以复制,国内又鲜有全国布局的成功案例,难道我们就不能创造出一套中国特色的科技加速器模式?

中科加速器“十赢”模式及时“出鞘”

1994年笔者大学毕业后,历经央企和两家民营科技企业高管等20余年的磨砺,一直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上不断积累和持续探索,先后总结出《科技成果转化的“三段论”》《科技风险投资的“鱼肚理论”》等科技产业化的方法论,并且都提到加速器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和风险投资收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

2015年,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出版风靡全球的《从0到1》一书,2016年笔者将其延伸,加上“从1到10”和“从10到100”两段,引申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三段论”》,也可看作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三个阶段,如下所示:

第一阶段,“从0到1”,即从研究科技成果,试制出样品,在众创空间或孵化器里创立公司进行孵化,小批量生产后开始走向市场,经过几年摸爬滚打,最终成活下来并拿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利润达到十万级,笔者认为达到“1”。

第二阶段,“从1到10”,即上述“好苗子”入驻经验丰富、资源广阔和资金雄厚的“科技加速器”,通过自身努力和加速器助推,有些苗子几年内利润就能达到千万级,笔者认为达到“10”。

第三阶段,“从10到100”,公司利润达到千万级时,会吸引全行业目光,融资相对容易,被上市公司并购的可能性也很大,或在资本的推动下继续做大做强。笔者认为这样的成果转化非常成功,即达到“100”。

从以上分析,三个阶段的企业数量是逐渐递减的,最终达到“100”的只有凤毛麟角,百里挑一。

假如风险投资分别投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到,“0到1”正是“九死一生”的早期创业阶段,成功概率非常低,但投资成功后,收益倍数会很高,因此投资总体收益不高,就像“鱼尾”;“10到100”阶段成功可能性较大,但竞争激烈,需要大量资金,收益倍数不高,投资总体收益就像“鱼头”,目前大部分风险投资集中在这段,市场成熟,一片“红海”;而“1到10”阶段在加速器的鼎力支持下,既比第一阶段成功率高得多,又不需要后一阶段的大量资金,总体投资性价比最高,即为“鱼肚”,一片“蓝海”。以上即是笔者提出的《科技风险投资的“鱼肚理论”》。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